一纸家庭协议书
吴江市青云中心小学 学生家长 沈惠萍
“为了让我们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做到说话心平气和、举止有理得体,从而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我们全家达成了以下协议……”这是贴在女儿房间的一份家庭协议书,制订协议的时间是2003年2月12日。
记得那时,女儿才十一虚岁,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她虽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非常倔强、任性,还经常发脾气、耍性子。比如,她一向不爱吃蔬菜,这习惯当然不好。我时常会跟她说吃蔬菜对身体的益处,并劝她多吃一点蔬菜,但她仍置之不理、无动于衷,于是我们大人忍不住给她夹一点青菜什么的,她就借“我才不要你夹,我自己会吃的。”这个理由把筷子一甩,干脆连饭也不要吃了。要是我们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有时真拿她没办法,只好依着她才能平息风波。要是父母在家,她则稍微收敛一些。
我想女儿养成这样的脾气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也许是她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爷爷奶奶一向宠爱她,对她百依百顺的缘故;也许是祖辈和父辈两代人观念不同,对她教育方式的差异造成的;也许是我们父母的引导方法不够恰当……为了教育女儿改掉臭脾气,我煞费苦心。但不管是和风细雨般的谈心还是声色俱厉的训斥都收效甚微。她依然我行我素,时常搅得我们心烦。百般无奈之下,我又心生一计:不如制订一纸书面协议,督促她自我教育。我想,要是仅按照我们父母的意愿制订协议,女儿也许会产生抵触情绪,也就不利于发挥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一定得设法让她成为制订协议书的主角。
怎样才能使女儿“中计”呢?机会终于来了。我的公婆虽然是有口皆碑的恩爱夫妻,但是两人都是大嗓门,平时难免会发生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互相埋怨的情景。一天晚餐桌上,我婆婆边吃边唠叨我公公烧的菜不是咸了就是淡了,我公公听了当然不舒服,开始大声抗议。我知道这样的小事不到两分钟他俩就会忘得无影无踪,因此我这个做媳妇的常会一笑了之。但是,这次是我好不容易才盼来的一个机会,我便让女儿谈谈对此事的看法及对如何避免发生类似不愉快的事出谋划策。我看时机成熟,便提出了制订一纸家庭协议书的建议。女儿欣然同意,她也光荣当选为制订协议的负责人。
晚饭之后,在女儿的召集下,我们全家五口人郑重其事地举行了一次家庭会议。作为会议主持人的女儿第一个有感而发,“我认为有理不在声高,每个人说话都要心平气和,而不要大声嚷嚷。”她的发言立即博得了大家的掌声与笑声,爷爷奶奶对孙女的见解更是大加赞赏。我们几个长辈对会议的真正目的当然心照不宣,当我提出“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要努力改正缺点。”时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经过一番颇为热烈的讨论和字句斟酌,一纸家庭协议书出台了。除了最后协议人亲笔签名外,其余都是女儿稚嫩的笔迹。
没想到,这小小的协议书作用倒是不小。不但女儿脾气渐渐收敛,而且家庭的其余成员也为了言传身教,做出榜样,有时也自然会“忍气吞声”,化干戈为玉帛。当然,犯规也是常有的事。不过一旦有人犯规,就会听到别人的提醒,得到“刮鼻梁”这样温柔的惩罚。而每次这样友好的处罚也会给全家增添一份其乐融融的情趣与温馨。
从协议制订到现在已有一个多年头了。我欣喜地发现女儿变了,变得懂事了,善解人意了。她不再像以前那样自以为是,蛮不讲理,动辄耍小姐脾气了。的确,女儿长大了。她勤奋好学、心地善良、活泼可爱。看到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心头不觉荡漾起一种浓浓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