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家庭是孩子成才的第一驿站,是他们健康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和终身教师,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以及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父母所营造的家庭教育环境所决定的。因此,在孩子的早期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而家庭教育主要是指: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优秀品质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形成;和谐家庭氛围的创建;家长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育,使子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一、树立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式
父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是家庭教育必备的前提和条件。加里福尼亚大学的鲍姆林德对父母的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发展的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发展心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研究之一。他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种: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鲍姆林德和其他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权威型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培养出最理想的儿童。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做出了适当的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并坚持要求孩子服从和达到这些目标。同时,他们表现出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和爱,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观点,并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总之,这种抚养方式的特点就是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爱。而其他类型父母的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的不利,权威型父母的孩子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出色。在掌握新事物和与别的小朋友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并且心境比较乐观、积极。这种发展上的优势在青春期时仍然可以观察到,即这类青少年具有较高的自信,社会成熟度较高,学习上更勤奋,学业成绩也较好。因此从小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为孩子将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关心孩子思想品德的修养。首先要教他们学会做人,塑造为人基本的道德品质。
1、要教育孩子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
2、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具备正直善良、诚实友爱的良好品行。
3、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勤劳俭朴的优良作风
同时家长也应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表现出有理想、有志气、有自尊心、有自制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气馁,有百折不挠的气概。要避免自卑、狂妄、敷衍、混事等不良情绪和态度,还要具有勤劳俭朴的美德做孩子的楷模。
三、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一个人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一生的成就取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生活方面,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不纵容孩子,不与人攀比,不经同意不准乱买东西。学习方面,要让孩子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分清主次,尤其是引导孩子要专心致志,学习时不能想其他的事或做其他的动作,并要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创建和谐的家庭
和谐温暖的家庭,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相处和睦,充满友爱,这样不仅为孩子学习提供了一个安宁的环境,使孩子学习情绪稳定,而且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能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达到学习目标。相反,如果家庭关系紧张产生危机乃至情感破裂,如父母离异等,会使孩子产生恐慌不安的情绪和自卑、孤独等不良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其学习。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快乐、正气,从父母的榜样中去关爱他人,从而健康成长。
五、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家长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必须讲究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艺术、效果等,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首先,父母必须具备良好素质。父母的言行、道德人格、美丑评价、赞赏与斥责、奖励与惩罚以及对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对人生的看法与态度等就极易对孩子的立场、感情、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等产生重大影响,形成终生印象,。其次,父母要有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能准确评价和认识子女。对孩子成才目标的期望必须符合实际,切不可急功近利,要因人、因地制宜地制定有自己特色的成才目标。同时,第三,父母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尝试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努力成为孩子信得过的贴心家长。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从出生到生理,心理基本成熟,都与家庭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家庭教育环境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无数个家长、青少年, 关系着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发展,是不容被忽视或冷落的大事。因此,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研究和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问题,努力为新一代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塑造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富于创新精神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