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历史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

[日期:2010-03-11] 来源:德育处  作者: [字体: ]

历史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

爱国主义是历史教育的本来之意。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中无可怀疑必须承担起来的思想教育任务。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也始终是这样做的,在以后的历史教育中也决不可能放弃这一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学生接受知识途径和总量的增多,学生的民族情绪产生了一些时代性的变化。作为教育者应抱有怎样的爱国主义心态去教育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在教育教学中贯彻“三忌三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和健康的爱国主义心态。

为了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觉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激发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学习的热情,笔者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中国历史的丰富材料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历史教师要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使人们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依据,以历史事实为线索,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屡遭外侵、人民抗击斗争屡遭失败、无数仁人志士救国救民的艰辛努力屡陷绝境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从而说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彻底胜利的道理。与此同时,还多次邀请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英雄、老干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党在中国革命的历次重大关头力挽狂澜,拨正方向,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事实。通过这些感人肺腑的事实,同学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真正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从心底更加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

当今的学生生长在幸福的新社会,无忧无虑,很少忧国忧民。部分学生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产生了厌学情绪,学无动力,得过且过。针对这些思想和表现,笔者向学生进行了“贫穷腐败受欺,愚昧落后挨打”的教育。比如从1842年《南京条约》到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短短几十年,使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受尽世界列强的欺凌盘剥。这说明了我们的国力不强,政治腐败,人民愚昧,而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科技落后,人民文化素质低下。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四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令世人刮目相看。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综合国力还较弱,要把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作为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不仅要有爱国之心,更要有报国之才。我们现阶段就是要刻苦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多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学生在学习中也能刻苦钻研,并取得了良好成绩。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史实为依据,列举分裂导致失败、团结带来胜利的例证,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如我党在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左倾机会主义分子搞分裂,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色根据地丧失殆尽。还有长征途中张国焘分裂红军,另立中央,使红四方面军险遭灭顶之灾……这些史实告诉大家,搞分裂就会给人民带来灾难,就会削弱国力,就要失败。相反,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领导全国人民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靠的就是团结。在战争年代取得胜利靠团结,在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也要坚持团结。通过对比,将使同学们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集体主义观念得到增强。

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了无数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和杰出人物。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为民族的振兴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为人类的科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令后人敬仰。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用他们的业绩去教育学生,是陶冶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极好方法。如众所周知的林则徐、秋瑾、吉鸿昌、李大钊、方志敏等,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业绩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以民族利益、革命事业和科学文化事业高于一切,都是以毕生精力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奋斗的。再如从“四大发明”、《本草纲目》,到“人工合成胰岛素”等,有众多发明创造在世界居领先地位,这些不同领域的成果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他们的业绩和我国历史上、现在的这些重大成就,令同学们激动不已,崇敬万分。这些都是教育学生立志成才的极好教材。同时,我还教育学生立志成才要从平凡小事做起,要勤奋实干,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学习热情。

历史是过去的东西,它主要靠教师语言的讲述,使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和概念。因此历史教师的语言应准确、精炼而富于感情和启发性,才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教学《百日维新》一课时,教师要生动形象地讲述史实,绘声绘色地展现意境,戊戌六君子代表人物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献出生命,我自横刀向天笑的铿锵语言,在教师敬重、慷慨、深有感情地讲述后,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诵,以表达谭嗣同不畏艰难,为人民、为国家敢于献身的精神,激起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崇敬。学生的感情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来再现当时当地的情景。例如教学《中日黄海大战》一课时,为了突出邓世昌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勾起学生回忆影片《甲午风云》黄海大战的生动场面,再让学生议论,教师归纳时指出邓世昌入水后曾被随从救起,但当他看到全舰战士都牺牲了,再次跳入大海殉难,临死前还高呼杀敌不绝,这种义不独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动着每一个学生。

历史课中,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站在时代的前列、推动历史前进的杰出人物无一例外地都是爱国的。如战国时期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天祥人生自苦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立身自强,报效祖国,他们的高尚品质,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和脊梁,成为炎黄子孙奋进的巨大动力。我们应当通过历史课的讲授,努力去塑造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在为祖国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理想,体现自身生存的价值。

在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多年漫长的历史中,虽然中国的经济文化曾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冲破封建统治的罗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中国仍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政治,经济,文化都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血的教训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在今天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的时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要让我们的国家傲然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通过历史课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使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献身!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历史课教学,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

 



阅读:
录入:slgz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探索农村中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及时表扬是进步的催化剂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